巨鹿縣氣象局緊緊圍繞金銀花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標準體系為支撐,以精準服務為抓手,全力構建“災前預防+災中響應+災后保險”全鏈條氣象服務體系,推動傳統金銀花產業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日前,在巨鹿縣,38℃的高溫下,堤村鄉的金銀花田卻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智能高壓噴頭噴灑出細密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芒,為金銀花撐起一道清涼的“屏障”。“往年這個時候,花苞都被曬得蔫頭耷腦,今年不僅沒受影響,還長得又大又飽滿!”種植大戶楊培武看著眼前的金銀花,難掩喜悅之情,“多虧了氣象局的‘科技錦囊’,現在種金銀花不僅產量高,品質也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巨鹿縣氣象局緊緊圍繞金銀花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標準體系為支撐,以精準服務為抓手,全力構建“災前預防+災中響應+災后保險”全鏈條氣象服務體系,推動傳統金銀花產業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標準先行,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3月25日,由巨鹿縣氣象局主導編制的《金銀花種植氣象服務規范》(DB1305/T 122-2025)正式發布實施。這一全國首個針對金銀花的氣象服務地方標準,猶如一部詳盡的“種植說明書”,對金銀花從播種、生長到采收的全生育期氣象要素進行精準界定。從播種時對土壤濕度、氣溫的要求,到花期對光照時長、降水量的指標規定,再到采收期對溫濕度、風速的適宜范圍,標準都給出了明確規范。
“以前種地全憑老經驗,現在有了這個標準,啥時候該干啥心里更有譜了!”種植大戶解大姐感慨道。該標準不僅系統規范了金銀花全生育期的氣象監測內容、災害預警指標、服務流程與產品形式,更推動金銀花種植從“靠天吃飯”向“知天而作”轉變,為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科技攻關,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巨鹿縣氣象局聚焦金銀花生產面臨的關鍵氣象災害,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攻關。
在低溫凍害防御方面,技術骨干王慧利用精密的低溫模擬霜箱,對金銀花樣本進行梯度降溫實驗,通過設定不同的低溫強度和持續時間,系統觀測記錄金銀花在萌芽期、現蕾期等關鍵生育期的生理反應和受損形態,成功測定出金銀花的低溫凍害臨界冷卻閾值。“這就像精準找到了金銀花的‘抗凍底線’。”王慧解釋道,“有了這把科學的標尺,未來寒潮霜凍預警的發布將更加精準,何時啟動防御措施也有了最優決策點。”這項低溫凍害模擬霜箱實驗研究,為構建精細化凍害預警防御體系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真正實現了防災關口前移。
面對日益嚴峻的高溫脅迫挑戰,巨鹿縣氣象局在堤村鄉金銀花高標準試驗田開展了“災前預防+災中響應+災后保障”新模式探索。依據金銀花不同生育階段對高溫脅迫的敏感性和前期研究初步設定的高溫致害閾值,結合實時氣象數據,實現智能噴霧系統的精準調控。在高溫時段,該系統可在15分鐘內將金銀花冠層溫度降低3—5℃,有效緩解高溫脅迫。與河北省農科院聯合開展的實驗數據顯示,在氣象科技的精準防護下,試驗區金銀花的關鍵藥用成分(如綠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提升約10%,花蕾飽滿度與單產也呈現積極增長趨勢,高溫脅迫的致害機理正被逐步破譯。
精準服務,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為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巨鹿縣氣象局積極開展面向基層的精準服務。聯合河北省農科院專家,針對金銀花生產實際需求,開展定制化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涵蓋品種選育、科學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環節,同時結合巨鹿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制定個性化種植管理方案。
“這次培訓太及時、太實用了!專家們不僅講理論,還手把手教我們怎么操作,真是受益匪淺。”參加培訓的農戶紛紛表示。這種“科研專家+氣象服務+農戶”的對接模式,不僅搭建了技術交流平臺,更推動了金銀花產業朝著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我們將繼續深化氣象服務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不斷完善全鏈條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為巨鹿金銀花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氣象服務,讓金銀花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巨鹿縣氣象局局長靳巧芝堅定地表示。
當暮色降臨,巨鹿縣的金銀花田依然閃耀著科技的光芒。氣象監測設備的指示燈在田間閃爍,智能系統持續調控著溫濕度,農戶們通過手機查看生長數據……在這里,傳統農業與現代氣象科技深度融合,讓千年藥香煥發新的生機,也為全國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的“巨鹿樣本”。(記者齊彥紅)
關鍵詞: 巨鹿縣氣象局 金銀花特色產業 傳統金銀花產業 金銀花種植氣象服務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