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襄陽城市水源替代工程正式啟動,項目投資24.1億元,改造建設內容包括原水系統、凈水廠和輸配水管網三個部分,2027年建成后,清澈的丹江水將從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新分水口引出,潤澤襄陽城區170余萬人。
目前,襄陽城區有四個自來水廠,均從漢江取水,由于歷史原因,相互之間未能完全連通,導致城區供水不夠均衡。2022年,襄陽市從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保障城市供水穩定等方面出發,歷時3年多科學論證,確定采用“供水高速公路”模式,形成“一網兩廠五片區”的襄陽城區供水總體布局——鋪設2條過江管道,建設城區所有管網互聯互通的供水環網,依托現有的五水廠和新建水廠,為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東津新區、高新區五大片區供水。
工程建成后,襄陽城區供水格局將實現歷史性轉變:以丹江水作為主力水源,漢江水則作為備用水源。襄陽市住房建設和城市更新局局長陳建斌表示,構建“雙水源”保障體系的核心目的,是大幅提升城市供水的韌性和安全性,確保在各種復雜情況下,都能穩定可靠地為市民提供安全優質的飲用水。
另外,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其水質常年穩定在一至二類,丹江水依托地理優勢可自流至新水廠及各供水片區,相比從漢江提水,將顯著減少供水加壓成本。
襄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不僅能讓市民喝上更優質的丹江水,更能通過優化布局、連通管網、降低成本,全面提升襄陽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雷闖、吳宇睿、通訊員張平)
關鍵詞: 供水高速公路 原水系統 襄陽城市水源替代工程 襄陽城區供水格局